不止生鲜超市,还有服装店、餐饮店、家具店……对于整个零售行业来说,顾客到店买的不再是产品本身,而是“体验”。
线下体验、线上成交,联网服务至上和实体店的体验与便捷相结合,才是最好的出路。
疫情的到来,所有人都开始格外地注重卫生。出门必戴口罩、电梯间按电梯配备纸巾、物品用酒精消毒、洗手不低于15秒……
而就在前几天,河南一家大润发的一名员工就被确诊为新型肺炎感染,这还是目前为止全国首例大卖场一线员工被确诊的病例。

病毒和细菌的传播是非常恐怖的,所以说,零售业必须重视起来,毕竟是公众场合,人传人的后果不敢想象。
也是在经历过这次疫情过后,所有的零售实体店都将更加严格地做好测温、消毒工作,这不仅是保障员工的安全,更是保障所有消费者的安全。
也许很多人还没发现,在肺炎爆发之前,生鲜超市的市场就已经在逐步扩大了。
早在2018年,京东生鲜超市7fresh计划3-5年将开超1000家店;阿里决定迅速扩张盒马生鲜的门店规模;腾讯入股永辉超市……

而当疫情发生之后,由于不能出门,顾客的宅家烹饪需求缺口变得更大,生鲜超市的作用愈发体现了。
在这段时间里,京东到家、每日优鲜、叮咚买菜……订单暴涨三五倍。
生鲜超市可以说既是菜市场,又是餐饮店,品类齐全,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,刚好满足了消费者当下所需。
而在今后,食品的细分品类别将会迎来大增长。比如食品超市、半成品菜、冷链配送行业等
说到药店,在疫情爆发之前,他们主要面对的消费者群体,80%—90%都是老年人,这部分人群不知道如何在网上购药,所以一直依赖于在实体药店购药。
然而,在疫情爆发之后,所有人一拥而上哄抢口罩,导致库存被扫空;专家说双黄连口服液能抑制新型肺炎,又有一大批人连夜排队购买……

因此,在疫情过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,可能会引来群众的“囤药潮”。
零售药店要怎么样才能保证日常库存不会过期、怎样才能保证突发情况下的资源充足?
这又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。
春节假期本是零售行业最赚钱的时候,而现在,顾客都不能出门,店铺开店也没人来买。所以,所有实体店想要存活,就必须把业务转至线上了。
而且,很有可能,线上客情维护能力,将会成为各大零售店在2020上半年的第一核心竞争力。

如何利用好私域流量,诸如朋友圈、社群、抖音等平台,
来维护老顾客、挖掘新顾客;
如何快速处理线上办理预订、线下快递配货;
如何迭代提升“短视频+直播”社交化内容赋能实体门店;
如何在线上处理消费者售后问题
……
这些,都是零售店主做好上半年业绩的关键。
何为“消费后移”?我们可以理解为:先给顾客一些福利,等顾客尝到了甜头,自然就会为后续的产品、服务买单。
大年初一电影春节档集体撤档,大家还记得吧,然而没过几天徐峥的《囧妈》却突然官宣:改为线上免费观看。

当天就有很多网友在网上大呼:“以后会补上这张电影票的。”
电影免费了,就会有更多的人观看。这么庞大的观众群体,广告便可以收费更多,电影的衍生品也就会更加赚钱,商家就靠这些来盈利。
这对整个零售行业来说,无疑也是一种启发。
疫情一爆发,门店无法开店营业,员工在家待业。对于每一个企业都说,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。
就拿西贝莜面村来说吧。

目前西贝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已经停业,只保留100多家外卖业务。预计春节前后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-8亿元。
更为严重的是,2万多员工在家待业,但是工资要继续发,一个月就要支出1.5亿左右。如果疫情再不过去,西贝可能撑不过三个月了。
但就在这个时候,阿里旗下的盒马提出:愿意把停业餐饮企业的员工租走!
如何启动应急机制?
怎么统筹企业的运营?
如何安排底下的员工?
如何稳定团队的军心?
在这个危难时刻里,熬不过的企业就此倒下,熬过去的企业必将会迎来业绩的爆发。
马云曾经说过:“非典时期,谁都不应该想到,这是一个机会,而应该想到,大家碰到什么麻烦,我们能够怎么帮助到大家。”
而现在,对于零售行业来说,又何尝不是呢。
越是当下的特殊时期,越要保持积极的心态。不管多困难,疫情总会过去的。只有撑下去,才能看到“春暖花开”。
中国零售业,挺住!